变电站少油断路器打压失灵故障
某110kV变电站一台SW7-1101型少油断路器(配CY4液压操动机构)春检时,由非开关检修班组执行换油任务。由于不了解开关的基本构造、动作原理和液压机构的动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肓目操作,开关换油后出现液压机构打压失灵的现象。
(1)故障分析
检修人员在注油过程中,机构打压失灵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因该开关瓷套的油通底座,与灭弧室的油是隔开的,注油时,卸下灭弧室顶部的逆止阀,从帽顶端注油。灭弧室瓷套的油经逆止阀向下流,气体经排气管向上排。为加快注油速度,在注油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连续的快速合、分闸操作,以使气体向外排出。待帽内的油流完后,再加满,如此重复。但注油速度极慢,长达五六个小时。
②在进行手动快速合、分闸操作时,用手拍打合、分闸电磁铁顶杆。
③分→合分→合分操作循环时间间隔过短,特别是合分一合分时间间隔过短。
正常情况下,对注油过程有以下五点要求。
①注油时应卸下灭弧室顶部的逆止阀,正常注油时间为2~3h,否则注油速度极慢。
②为了加速注油,在注油过程中应进行多次慢合、慢分操作。
③开关无油时禁止快速合、分闸操作,否则易损伤机械、传动部件。
④手动快合、快分操作时应该用手掌顶住合、分闸电磁铁的顶杆,四指扣住电磁铁的下磁轭往下按,并保持足够的合、分闸时间,以便合、分闸到底。若用手拍打电磁铁的顶杆,可使顶杆弯曲、变形或折断。
⑤应严格按照额定操作循环操作:分→0.3s→合分→180s→合分。为了使膨胀器中的油能充分流回液压机构的油箱,每两次重合闸中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3min。如果时间间隔过短,膨胀器中的油尚未流完又充进新油,则膨胀器充满后,再操作会导致膨胀器爆裂事故。
由此可初步判定本次机构打压失灵的故障与检修人员注油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有关。
液压机构的打压原理:启动液压泵使低压油变成高压油同时充至贮压器、高压放油阀、合闸一级阀的球阀处,以及二级阀、工作缸和信号缸的分闸端。
液压机构合、分闸动作原理:合闸阀杆下行打开合闸一级阀钢球,同时关闭一级阀排油口,高压油经一级阀腔充至中间阀空腔,在压差作用下,中间阀下行打开二级阀阀口,同时关闭二级空排油阀,常高压油经二级阀阀口充至工作缸、信号缸的合闸端,推动活塞使开关合闸;分闸阀杆下行打开分闸一级阀钢球,卸掉中间阀空腔的高压油,在常高压的作用下,二级阀上行关闭其阀口推动中间阀上行,打开二级空排油阀及工作缸、信号缸的合闸端,高压油经二级空排油阅与低压油箱连通泄压,在分闸端的常高压作用下,活塞反向运动使开关分闸。
开关与液压机构在分闸位置时,不能建立油压,可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①电气回路故障;
②工作缸、膨胀器、压力表、信号缸等管路接头外渗严重;
③贮压器漏氮严重;
④高压放油阀故障,高压油与低压油箱连通而泄压;
⑤合闸一级阀钢球打开位置卡滞(一级阀密封失效),高压油经一级阀排油口与低压油箱相通而打不上压;
⑥二级阀打开卡滞(二级阀密封失效),二级阀与二级空排油阀相通而打不上压;
⑦高压液压泵故障,根本打不上压;
⑧液压油严重脏污。
经调查分析,可基本排除上述①、②、③及⑧项。为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打开低压油箱盖,将油箱中的油放至接近过滤网,露出阀系统各管路接头密封处。打开高压放油阀,点动液压泵,高压放油阀与低压油箱相连的泄油口有油流出,液压泵工作正常;关闭高压放油阀,点动液压泵,观察到高压放油阀排油口无油流出、合闸一级阀排油口无油渗出,可见高压放油阀密封良好、合闸一级阀钢球密封良好;但二级阀内腔与低压油箱相通的空排油阀有油溢出,说明二级阀密封失效。
据此可判定,造成这次液压机构打压失灵的直接原因在于检修人员手动合闸操作方法错误。合闸时用手拍打合闸电磁铁顶杆,由于速度极快、时间极短,致使进入中间阀上腔的高压油供量不足。压差不足以克服阀体与壁之间的摩擦力,致使阀体不动作或稍微动作一下。二级阀的异常动作导致阀出现中间位置,即空排油阀尚未关闭、二级阀已打开,高压油经二级阀阀口、二级阀内腔至二级空排油阀阀口与低压油箱直通而突然泄压,阀体保持在卡滞位置,机构打压失灵。
(2)故障处理
开启高压放油阀,卸下中间阀上部的螺塞。提起二级阀阀杆,使二级阀阀口关闭。恢复低压油箱原状态,关闭高压放油阀,打压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