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瑞敏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单合一模式,颠覆了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任正非领导华为实现了国产手机的逆袭……企业家精神让中国新产业拥有一批受世界尊敬的掌门人。液压机, 直到前些年,情况有了质的变化。厂里引进了一台身价高达4000万元,世界最先进、加工范围最大、精度最高的数控镗铣床,组建了数控车间。 今年5月,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此前,我国自主研制的Y20大型运输机也于2013年1月首飞成功。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3D打印技术能在国产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的研制及生产中得到工程应用,我十分自豪。 虽说数控与数显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操作数显镗铣床全靠经验与手工操作,可操作这台进口的数控镗铣床,害油压机死记硬背编程英既要懂数控技术,又要会英语,这两样我都不行。为了真正做到在“铁疙瘩”上绣花,我下决心要把这个“贵家伙”拿下。跟在徒弟后面学数控技术,死记硬背编程英语,花了大半年我才和这个新搭档磨合好。 追梦的人啊,这是最好的时代!一个创新力量喷薄而出、催生遍地创业英雄的时代。 这样先进的技术,对讲求材料少、自重轻、性能高的现代飞机等装备尤为重要。一旦实现装机应用,会大大提升性能、降低成本。2005年,历经10余年研发后,我们团队终于造出了歼击机上的小型次承力构件,我国由此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3D打印装机应用的国家。2008年,我们把舰载机上的大型主承力构件给打印出来,全世界第一例! 陆珂伟,1973年生,上汽捷能电池系统部总监。作为核心参与者之一,“上汽插电式混合动力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获得2016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刘新安,1969年生,1986年加入中信重工(原矿山机器厂),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是“刘新安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他们精益求精,匠心独具。从打磨细小的圆珠笔芯,到焊接庞大的高铁列车外壳……使中国新产业高起点、高质量,美名远播。 创新,最关键的就是锲而不舍。凭借这股劲,这几年我们的工艺不断提升,打印出的构件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好。我们3D打印出的最大钛合金构件尺寸超过16平方米,而用世界上最大的锻造机生产的钛合金锻件,最大尺寸也才4。5平方米。 他们乐于创新,敢于突破。从风电关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到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华问世……让中国新产业硕果累累,灿若繁星。 用尽量低的装电量,实现高加速性能和长续航里程,同时保证电池安全,并将性能衰减降到最低限度,这就是BMS(电池管理系统)要做的工作。而打破跨国企业技术垄断,给国产电动汽车装上“最强大脑”,则是!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那些秉承工匠精神、誓愿产业报国的人啊,“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这些年,机床越来越先进,工件加工精度越来越高。这一切都源于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只有国家强大、社会进步、企业发展,才能给我这么大的平台。 1986年,我接替父亲入厂上班,当起了镗工。当时,我操作的是一台原始的手动机床,只能加工部分较粗糙、精度要求低的矿山机械。 这些工件的加工常常没有先例,只能自己摸索。可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参与到大工程里创造世界之最,我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它拿下。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3D打印的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我们批量生产的主承力构件已经在很多新型歼击机、运载火箭上发挥了关键作用。500t油压机 过去制造大型金属构件,一般要用铸造锻造,流程多、周期长,设备昂贵,原料浪费严重。而3D打印技术则能巧妙解决这些问题:把三维模型剖成多层的二维“薄片”后,不论结构多复杂,只需逐层打印二维“薄片”并逐层堆积累加即可。如此一来,不用模具、不用锻造、节省材料,周期也短得多。 有了这台数控镗铣床,我能做的活就多了,从几十吨到几百吨重的工件都能搞定,而且精度能控制在0。05毫米之内,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C919、舰上都有我的作品,世界上最大的18500吨油压机、最大磨机的关键部件也出自我手。 1993年,厂里从捷克引进了第二代机床——数显镗铣床,然而很多难活依旧没法完成。 王华明,1962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曾获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他们山海筑梦,永不言败。在沙漠中建最长的公路,在海洋里造最大的桥隧,在工厂里造最快的列车……为中国新产业栉风沐雨,语小型液压机为什么那么厉创金字招牌。
|